外形几乎与芭比无异,洋娃娃般的脸,优越的身材,乃至一头金发,都充满“童话感”,梦幻得不真实。

与此相匹配的是她的房子,就像一个美奂的城堡。

芭比应该有的公主粉、宝马、水晶鞋......应有尽有。

让人下意识以为,“真人版芭比娃娃”开拍了。

这个33岁的女孩叫Angelica Kenova,她声称自己是莫斯科的心理学家、芭蕾演员,不过她更亮眼的职业是网红模特。

并且与很多通过整容让自己更贴近“芭比”的网红不同,Angelica声称,她的“芭比美颜”是天然的。

她的爆红,也并非意外,而是一场事先安排的“营销”。

“真人芭比”的养成之路

Angelica截止目前的人生,如同一档长达32年的“芭比真人秀”。

幕后推手,正是她控制欲极强的父母。

从她出生起,他们就有预谋地把她当成“公主”培养,势必要打造成“最像芭比的女孩”。

养成芭比女孩的第一步,是给她灌输芭比的概念。

六岁那年,Angelica有了第一个芭比娃娃,也是那时候起,她没有名字了。

无论在何种情境,父母都叫她:Barbie。

那时的她已经有可爱的脸蛋,并拥有了芭比各种同款漂亮衣服。

Angelica也慢慢开始接受这种设定。

父母送她去最好的教育机构,接受“公主”应该有的贵族教育。

在这样的氛围下熏陶数年,Angelica愈发认同自己的“芭比人生”。

等她长到十几岁,养成计划也来到第二步:维持金发碧眼,并训练纤细体型。

母亲聘请了私人修身塑形师,为她订制独特的健身计划。

Angelica每周要进行5次训练,每次3到4小时,项目包括了固定的晨跑,以及混合重量训练,各种有氧运动,以及帮她调节臀部和窄腰的专门动作。

所以,看似“芭比”的Angelica其实毅力惊人。

不仅如此,她还有专门的营养师,为她制定饮食计划,并对外严格保密,甚至健身教练也无法干预。

总之钱能满足的所有“养成环境”,父母都能给她。

而她要做的,是每天在镜头前摆几个小时动作,被父母带往各处展示。

父母享受她成为焦点与完美雕塑的时刻。

最后,也是最关键的一点,被驯化的同时,Angelica的自我意识也在削弱。

她从小被要求不许外出,也从未单独与男孩子约会过。

如今她跟男友约会吃饭,妈妈必须同桌监视。

于是,原本两个人的电影,却写着三个人的名字。

明明“芭比”的外形已经被塑造,Angelica依然不能选择自己的穿搭。

母亲为她选择了适合她身材与标签的服装,不允许她私自买衣服。

可以说,母亲打造她的生活,父亲则当摄影师,把她推向全世界。

Angelica没有自己的审美与情趣,她的形象代表了父母的喜好与意愿。

她更像是父母设定好程序的工具人,经年累月,感官与情绪都被磨平。

如今,她的社交媒体有超过42万粉丝。

这一切也证明“养成计划”是成功的,Angelica真的打通了与“次元世界”的边界,你能最直观感受到她与虚拟人物的共通。

可这一切都不真实。

她的私人信箱里,每天都有数百封粉丝来信,告诉她“爱自己,追随自己。”

偶有觉醒的时刻,Angelica会意识到自己不能适应现实生活,只活在玻璃宫殿里。

可转念却依旧为自己的外形自豪:“芭比娃娃可是全球女孩的偶像。”

一面厌倦,一面在适应,并逐步接受这种美。

至此,“芭比女孩”正式被养成。

“芭比审美”为何经久不衰

Angelica Kenova具备成为“芭比”先天条件,也由此被父母的审美操控。

她养成系的人生很难被复制。

可我们也不能不直视一个现象,“芭比”本身的角色光环让它风靡数十年,“芭比审美”依托这种天然优势发展下去,就顺理成章。

所以,“芭比审美”绝不是个例,也不止是这几年的风潮,相反,它被不断强化,越来越成为常态。

比如每天把自己化成各种芭比的巴西网红化妆师Andressa Damiani,一上街就会引起轰动。

她最有名的代表作是《冰雪奇缘》中的Elsa,几乎是动画人物闯进现实的标本。

再放眼全世界,有多少女孩通过数次乃至上百次整容,让自己穿进了芭比的衣服。

又有多少人有意识培养,改变自己的审美习惯和生活方式,只为更贴近芭比。

还有更多的人,在网络生态里追随,呼喊,成为这种审美的“拥趸”。

无意中推动“芭比审美”的演进。

Loren Gray,当今最火的00后网红之一,在全网坐拥6000万粉丝,她的出圈与标签逃不开“芭比”。

她13岁将自己遭受校园霸凌的经历录成视频,无意爆火。

以音乐才华成名的她,开始为自己打造完美的“社交形象”。

加之于她的标签,慢慢脱离了音乐,“撞脸芭比”“同款小麦肤色”“芭比气质”......她成为TikTok富豪榜上收入最高的博主之一。

Taylor Swift的新歌《The Man》MV曾邀请她参演,短短几秒串场镜头,便引发轰动。

这也侧面印证,人们对“芭比审美”的狂热。

“芭比风”盛行全球,虏获不少女孩的欢心,早已是不争的事实。

但,“芭比审美”到底是什么?为何吸引力持久不衰?

我们不如先分解一下芭比的形象:闪亮的大眼睛,逆天的睫毛,不变的笑容,加上蜂腰翘臀,乃至最具象征意义的“芭比粉”.....

随着时代的变迁,“芭比人生”还要求丰富多彩,上能出入高端名媛派对,下能在网上收获一大批受众,随时随地秀身材与马甲线。

发现没,当把“芭比审美”具象化,会直观发现它风靡全球的原因。

无非是脱身于当下的流行元素,并把它们进行更夸张的演绎。

而这些元素对许多年轻女孩来说,正中下怀。

至此,“芭比”正式从一种形象化身为趋势。

被“芭比审美”消费的女孩们,

早该觉醒

当然,我们必须承认,“芭比”的确持续对美国时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,并在有意无意中催生了某种潮流。

要知道,“芭比”从20世纪五十年代诞生起,就是以“青少年模特”标签存在的。

它们将超越潮流的衣服穿上身,引领着流行趋势。

并在多元化的今天,“芭比”的外形也在改变,从肤色到嘴唇,再到当下名人同款,人们以被“芭比”选中为荣。

在很多女孩眼里,它们依旧象征了流行本身,承载如今的审美潮流。

于是,在欣赏她的过程中,也在刻意调整自己,费尽心思减肥健身,为的是穿上最显腰身的衣服,化身“芭比娃娃”。

再看近些年的趋势,媒体和大众对女明星或网红的最高称赞,莫过于“人间芭比”。

完美的妆容、脸蛋、身材、穿搭......都可被盖章为“芭比”。

原本肤色、身材、样貌各异的女性们,往往在打造自己光环的同时,也给自己贴上了最刺眼的标签。

网络时代,被镜头看到了,讨论了,“审美营销”就跟上了。

可是,将自己变成芭比,被无数人观摩,艳羡,崇拜,然后呢?

享受了镁光灯的闪耀,却用身躯做代价,磨平了自己的棱角,还有意义吗?

蔡康永曾这么评价“芭比”:她什么都有,除了生命。

其次,无论追随哪种流行趋势,对自我意识与价值来说,都是某种消耗。

拿Angelica来说,在外界压力下成为了“活人芭比”,被千万人围观,却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。

33岁的她,无数次想挣脱束缚,却碍于父母,碍于无法独自生活选择了放弃。

被养成的是人生,被规训的是审美。

Dr. V始终觉得,对各种审美的追逐猎奇,本就是人性压抑。

只要细想这种流行就很容易明白,无数人追随“人间芭比”,无疑是反向鼓励她们。

对自己来说,也是被审美绑架的表现罢了。

换言之,当我们需要外界的标准嵌套自己时,而被禁锢的流行也毫无意义。

归根到底,审美需要包容多元,但前提是建立在女性自由之上。

这种自由,也是掌握自己的评判标准,不被选择,不被推着走。

只有这样,未来的审美范畴才会更加广阔。

至于那些被“芭比审美”消费的女孩们,早该觉醒了。